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为何所谓的现代文明世界,还会有如此极化的冲突、如此非人道的暴力?人类的文明和人性真的有进步吗?
一、科技巨头被爆与以方签署大额订单
1、微软对以军出售 Azure 云与 AI 服务
微软与以色列国防军签署了至少1000万美元的协议,为其提供Azure云服务,支持以军情报部队的数据存储、计算及AI应用,包括实时情报分析、图像识别、语音转文字及翻译系统,显著加速了以军的决策速度。以军利用Azure处理无人机、卫星图像及通信截获数据,提升对加沙地带的打击效率。

2、谷歌与亚马逊的“Nimbus 计划”(Project Nimbus)也有参与战争
2021年,谷歌与亚马逊同以色列签订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为以政府及军方提供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涵盖面部识别、情绪分析、目标跟踪等功能。
二、AI 技术被大量用于军事行动
1、AI生成“杀戮名单”与轰炸决策
媒体曝光以军使用自主开发的AI系统“薰衣草”(Lavender),自动标记约3.7万名巴勒斯坦人为“哈马斯关联人员”,生成轰炸目标名单。情报人员仅用20秒确认目标后即发动空袭,导致大量平民伤亡。
以军设定“附带杀伤配额”:轰炸低级别哈马斯成员时,允许连带15-20名平民死亡;针对高级别目标时,配额升至上百人110。
军方对OpenAI产品的使用量在战争的前六个月也急剧上升;OpenAI的工具占以色列国防军消耗的微软提供的机器学习工具的四分之一。2024年1月,OpenAI在其政策全面重写过程中,悄然删除了禁止将其服务用于“军事和战争”活动的限制。文件显示,大约在此时,以色列军方对 Azure OpenAI 产品套件的消耗开始激增。
2、军民技术融合的武器系统
以色列民间科技企业(如Elbit Systems、Roboteam)研发的无人机、投掷机器人被用于加沙战场。
微软、谷歌的云服务为这些武器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战场物联网”系统。

三、科技公司内部争议与抵制升级,但未得到有效回应
1、员工抗议与审查压制
谷歌员工多次发起联署,要求公司审查与以军合作的人权风险,但未获回应。2024年,谷歌以“违反政策”为由解雇约50名抗议 “Nimbus 计划” 的员工。
2025年4月,微软员工组织“No Azure for Apartheid”发起静坐抗议,两名员工(Abdo Mohamed、Hossam Nasr)遭解雇。
2、全球抵制运动升级
国际BDS(抵制、撤资、制裁)运动将微软列为“优先打击目标”,呼吁抵制其旗下产品:包括取消Xbox Game Pass订阅,停购《我的世界》《使命召唤》等游戏,停用微软硬件及云服务等。
BDS 列出的支持以方的企业名单
④ 法律与伦理争议难以短期妥善解决
3、AI 用于军事,违反企业AI伦理准则
谷歌承诺其AI技术“不用于危害人类”,但其 “Nimbus计划”被曝直接支持作战,巨大利益之下,企业的前后自我矛盾成了常见现象。以色列网络理事会总干事公开承认该项目“助力军事应用”。此举引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生死决策不应委托给算法”。
4、AI 应用缺乏国际监管框架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指出,当前无国际法规约束军事AI应用,导致科技公司可规避责任。新美国安全中心专家保罗·沙雷(Paul Scharre)也称:“政策滞后于技术,未来AI军事化风险将远超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