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目标
• 定义词项
• 理解主语、谓语和断言的概念
• 理解词项为什么没有真假可言
• 区分词项和非词项,包括系词和断言
• 识别词项,包括那些看似对主语进行断言的词项和关系词项(见实例)
• 理解范畴词项和非范畴词项的区别
• 理解什么是范畴以及如何指代范畴
• 理解什么是范畴的成员
内容
词项
以下是一些词项的例子:
词项:人、牛、跑、赢、黄色、那个有趣的喜剧演员、那个书架上的书,等等。
从语法上来说,词项可分为三类: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人” 和 “牛” 是名词;“跑” 和 “赢” 是动词;“黄色的” 和 “有趣的” 是形容词。
词项的范畴
范畴大致是指具有某种相关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例如,所有存在的具体椅子都是 “椅子” 这个范畴的成员。所有这些椅子都有一个相关的共同属性:它们都具有椅子的属性。基于范畴将词项分为两类:
•范畴词项:指世界上某一类事物的词项;不需要其他词项(在命题中)就能有确定含义的词项。例如:“狗”“人类”“幸福”“亚里士多德”“那台电脑”“那个跑着赶公交车的绅士” 等词项都是范畴词项。
• 非范畴词项:不指世界上某一类事物的词项;需要命题中其他词项的搭配才能有确定含义的词项。例如:“和”“或”“每一个”“…… 的”“在…… 上面” 等词项,就其本身而言,都是非范畴词项。
大部分范畴可以包含更小的范畴,例如“国家”可以包含“中国”、“法国”等;有些范畴不像“国家” 那样有多个成员。例如,“亚里士多德” 这个范畴只有一个成员:亚里士多德本人!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唯一等同于亚里士多德的事物,所以他是 “亚里士多德” 这个范畴里唯一的成员。
词项的组合
词项的组合用于对主语进行断言。例如,当你说 “牛跑” 时,你是在对 “牛” 断言 “跑”;我们说 “牛” 是主语,“跑” 是谓语。当你说 “这个人很有趣” 时,你是在对 “这个人” 断言 “有趣”;我们说 “这个人” 是主语,“有趣” 是谓语。
当你对主语进行断言时,你就形成了一个命题;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例如:“牛跑” 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词项的长度
无论一个词项有多长、多复杂,只要它既不能是真的也不能是假的,它就仍然是一个词项。“蚂蚁” 这个词项和 “那只沿着地面快速爬行的蚂蚁” 这个词项一样,都是词项。
我们没有对这只蚂蚁做出任何陈述,甚至没有说这只蚂蚁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没有对它进行任何断言。将 “那只沿着地面快速爬行的蚂蚁” 与下面这个命题进行比较可能会有所帮助:“那只沿着地面快速爬行的蚂蚁在那边”。只有后者对主语(这只特定的蚂蚁)做出了断言,因此,只有后者才能是真的或假的。
关系词项
像 “更大的” 这样的词是词项:它们是一种特殊的词项,称为关系词项。
“完全不复合的表达指代(诸如:)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动作或承受……‘两倍’‘一半’‘更大’属于关系这个范畴。”——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W.D. 罗斯译,1952 年)
词项是逻辑最基本的基石。为了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论证,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词项。在本节课中,我们讨论了词项为什么没有真假可言。判断一种言语形式能否被赋予真假,是判断它是否为词项的一个简单方法。此外,我们还讨论了系词不被视为词项。最后,我们对范畴词项和非范畴词项进行了区分,并且是基于对 “范畴” 这一概念的理解来做此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