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讲效率——16三段论的组成部分

体验

目标

  • 解释三段论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包括中项、大项、小项、大前提和小前提。
  • 区分作为三段论第一个前提的命题和作为大前提的命题,以及作为第二个前提的命题和作为小前提的命题。
  • 区分三段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自己构思简单的三段论例子。

内容

(1)所有人都会死。
(2)苏格拉底是人。
(3)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一种基于两个前提推导出结论的论证类型,这两个前提包含三个不同的项。这些项被称为小项、中项和大项。在任何三段论中,都有三个不同的项:小项、大项和中项。
• 小项:结论的主项。在上面的例子中,小项是 “苏格拉底”。
• 中项:连接两个前提并使我们能够得出结论的共同项。在上面的例子中,中项是 “人”。
• 大项:结论的谓项。在上面的例子中,大项是 “会死”。
这些项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它们是我们在前提中进行推理的项。

中项是在三段论中承担大部分推理工作的项。如果上面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之间没有共同的中项,那么这个论证就无法得出将小项和大项联系起来的有效结论。例如,考虑把第一个前提中的 “人” 换成 “猫”:
(1)所有猫都会死。
(2)苏格拉底是人。
(3)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虽然这个结论实际上是真的 —— 苏格拉底确实会死!—— 但用来推导出这个结论的论证远非有效。没有共同的中项来连接两个前提,这两个前提就彼此无关了。

在任何三段论中,都有三个由上述项构成的陈述。我们上面提到过它们是前提和结论,但其中一些也有特定的名称:

结论(保持不变):三段论的最后一个陈述。结论将小前提中独有的项与大前提中独有的项结合起来。中项从不出现在结论中。在上面的例子中,结论是 “苏格拉底会死”。

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它可以是第一个前提,也可以是第二个前提。在上面的例子中,小前提是 “苏格拉底是人”(尽管我们也可以把它写成第一个前提)。

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它也可以是第一个前提或第二个前提。在上面的例子中,大前提是 “所有人都会死”(尽管和小前提一样,我们也可以把它写成第二个前提)。

(1)它可以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称为 “第一格”)。
(2)它可以是两个前提的谓项(称为 “第二格”)。
(3)它可以是两个前提的主项(称为 “第三格”)。
(4)它可以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称为 “第四格”)。

理解三段论的格以及如何确定它很重要,因为通过它我们可以意识到,调换三段论前提的顺序不会改变它的格,也不会改变每个前提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段论的前提没有固定的顺序。
我们可以调换前提的顺序,但仍然得到一个具有所有相同相关属性的三段论:有效性 / 无效性、直言命题的类型、可靠性 / 不可靠性、项的明确性 / 模糊性等等。

在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领域的所有成就中,他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对三段论的研究。原因很明显:这类论证几乎无处不在,而且它们是我们进行推理和获取关于世界的新信息的关键方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