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波波娃娃实验

研究实施者:

Alburt Bandura 博士
1961 年至 1963 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研究

实验详情:

在 1960 年代初期,一场关于遗传学、环境因素和社会学习如何塑造儿童发展的大辩论开始了。这场争论仍然存在,通常被称为自然与后天之争。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进行了波波娃娃实验,以证明人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社会模仿,而不是遗传的遗传因素。

在他的开创性研究中,他将参与者分为三组:

  1. 其中一人被曝光到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成年人对 Bobo 娃娃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 另一名被曝光到一个被动的成年人玩 Bobo 娃娃的视频
  3. 第三组形成对照组

孩子们观看了他们指定的视频,然后被送到一个房间,里面有他们在视频中看到的同一个娃娃(对照组中的那些除外)。研究人员发现,暴露于攻击性模型的儿童更有可能对娃娃本身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其他组几乎没有表现出模仿性攻击行为。对于那些暴露于攻击性模型的儿童,男孩表现出的衍生身体攻击次数为 38.2 次,女孩为 12.7 次。

该研究还表明,当男孩暴露于攻击性男性模型时,男孩比男孩暴露于攻击性女性模型时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当暴露于具有攻击性的男性模型时,男孩表现出的攻击性实例数量平均为 104 次。相比之下,男孩在接触攻击性女性模特时表现出 48.4 次攻击性实例。

虽然女孩的结果显示了类似的发现,但结果没有那么剧烈。当暴露于具有攻击性的女性模特时,女孩表现出的攻击性实例数量平均为 57.7。相比之下,接触过攻击性男性模特的女孩表现出 36.3 次攻击性实例。关于性别差异的结果强烈支持 Bandura 的次要预测,即儿童将受到更强烈的同性模型的影响。Bobo Doll 实验展示了一种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影响的开创性方法。

该实验表明:儿童能够通过观察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攻击性等社交行为。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