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步骤建立信息甄别护盾

信息在传播中不断变异,当受控于情感或迷失于真相之中时,信息异化就出现了。比如很多虚假内容和坏逻辑,坏思想,给涉世未深的青年学子、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认知、价值取向方面出现混乱,甚至会滋生出种种非理性的行为,存在潜在社会负面影响。这些年轻人初具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盲从心理仍较强,容易为群体情感和他人观点所左右。很多虚假内容和偏执极端化的社会意见,裹挟性强、跨越时空、影响面广、具有后续负面效应。

新闻阅读要分清事实与观点,阅读信息要有甄别判断能力:

零信任是网络安全术语,指默认不信任企业网络内外的任何人、设备和系统,基于身份认证和授权重新构建访问控制的信任基础,从而确保身份可信、设备可信、应用可信和链路可信。

应用在网络资讯中就是指不轻易相信非官方权威发布的信息,不轻易相信未被证实的信息,养成冷静分析,理智思考的习惯,主动思考信息不真实的可能性。不为谣言推波助澜,需要慎重筛选有效信息,积极搜索权威信息,阻断谣言的传播。

互联网时代,其实我们不缺信息,缺的是好的有价值的高质量信息。信息必有其来源,这涉及到信息真实性的问题。无需验证,一个信息几经转手必然面目全非。越靠近源头,信息越有其真实性。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信息源的距离成反比的,万千信息当中,抽丝剥茧,不仅需要坚韧,更需要理性和智慧。一些虚假新闻通过所谓“知情人士”“内幕消息”来掩盖信源的缺失,这都是骗人、蒙事儿的搞法。比如,没有说明哪家媒体报道或者哪个渠道透露的信息,基本是不可信的。

首先你要看这条信息内容是否存在五要素不全,源头不清,自说自话,孤证,没有逻辑链条和实证和数据佐证。

分享的一条内容,里面没有基本的信息要素,比如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起码的五要素都不齐全,这样的内容你还是不要随便转发,基本都是谣言。

一些自媒体文章出于点击流量的目的,往往以夸张的标题、夺眼球的刺激性配图来吸引人,甚至将一些明知有假或者已被证实为虚假信息的“陈饭”,移花接木,以旧翻新拿出来炒,恶意混淆视听,这样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检索百度下,核实下,不要不核实就轻信,然后随便转发,误导身边的朋友,这是不好的,会让朋友认为你缺乏基本的媒介素质。

很多文章逻辑都不清,一看就是低门槛、低水平,你好歹是读过书的人,不能被坏逻辑和烂三观带偏了。自媒体时代,人们放弃了对“因果”的渴求,而更关注“关系”,只想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是危险的。另外很多人只关心“事件”,不关心“事实”的倾向明显,更多人只去“传播”而不去“求证”。后真相时代,甚至有的事实,有传统媒体的调查记者仔细调研核实了,你还是观点预设,选择固执己见,甚至抵抗事实,只相信自己头脑中预设了的观点,而不愿意面对事实,这种情况在很多热点舆情事件中,也非常常见。

有很多时候,有图有视频也不一定就有真相。你要是看到热点新闻中的图片和视频,你还是要长点心,自己核实一下,比如我们可以对照照片或视频中拍摄地点是否与新闻事件一致来简单甄别;也可以通过天气预告检索,查阅那个时间点上某地天气状况,从而从新闻报道细节或者图片的背景中,判断新闻和图片的真实性。

当前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风险社会,很多情绪化的宣泄文章,只要你觉得单极思考不具备对称平衡的客观性,完全没有必须深读。在传输资源的同时改变思考的模式,机构媒体要把握网络舆情,掌握关注的“热点”与产生误会的“盲点”进行有效疏导。

自媒体的门槛低,什么人都可以写了发,个人媒体的虚假信息有很多是蓄意曲解或编造,连基本的五要素都凑不齐的,稿件表达语言也趋向于生活化、口语化,缺乏新闻专业化和学术化的,这个时候就要长点心了,你转发这样的东西,是不是证明自己也很LOW。

传统媒体出来的大佬也在自己写写公众号文章,这些传媒大佬受过严格的新闻训练,遵循客观、真实、全面、理性的专业规范,捍卫公信力和权威性,操守和水准还是有点的,还是比较靠谱的,比那些草根没门槛的人要强很多倍。


《事实核查手册》下载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