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利用——4控制人心的煤气灯

该效应出自影片《煤气灯下》,它讲述了一个原本美丽、自信,且能够独立思考的女主角,在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变得怀疑现实、质疑自己。

电影《煤气灯下》在线播放:

影片有一个经典的桥段:男主角故意将家中的煤气灯调得忽明忽暗,当女主角对灯光的异常变化表达疑惑时,男主坚定地否认,坚持告诉她那是她的幻觉,是她过于疑神疑鬼。最后,女主角也由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是否是现实,乃至精神上几乎完全被对方控制的故事。

“煤气灯”操纵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会经过6个不同的阶段。而被操控者就是在这一个接一个的阶段中,一步步变得“怀疑人生”,下面以虚拟的人物A及其事后追述为例展示其男友对她实施情感操控的过程:

说谎、夸大和否认是操控者最惯用的、几乎贯穿两人相处的整个过程的三种策略。在A被操纵的那段关系中,她的男友一直给她灌输的一种观点就是:“你实在太单纯、太天真了,所以不懂这个世界有多么危险,人心是多么险恶。”
和所有操控者一样,A的前男友也有很强的控制欲。为了控制她不和其他异性来往,他告诉她:“你太单纯,不明白所谓的异性朋友都只是想和你发生关系而已”。为了拆散A和她要好的同性朋友们,他会洗脑说女生之间的友情都是虚假的,对方只是在利用她。
他夸大了社会中的危险,否认了男女相处之间的合理性,也否认了A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操控者的目的之一是让自己成为伴侣生活的全部。为了实现这一点,将对方和Ta别的亲朋好友隔离开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A事后的叙述中,他表示自己不会干涉她出去见朋友,但不论她去哪里、见谁,他都会跟着她一起去。于是渐渐地,A为了避免在男友看她手机时可能发生的冲突,就告诉朋友们没事不要跟她联系,有事她会主动联系他们。同时也因为男友跟在旁边实在扫兴,她越来越少出去聚会。不知不觉,朋友们慢慢都淡出了她的生活,她离从前的交际圈越来越远,男友也逐渐成为了她生活最主要的部分、及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

不仅如此,就如前面提及的,她的前男友会巧妙地离间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每一次察觉到A和这位朋友之前相处出现了一点不愉快时,他就会趁机在A面前负面地分析这位朋友的行为和态度,并重申“女生之间的友谊很虚伪”这个观点。

就像一场真正的心理战一样,操控者会不断地向伴侣灌输那些谎言或是歪曲的事实,以便维持自己的攻势,让对方慢慢相信这是真的。

A说,前男友试图让她相信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说服和操控。重复是一种极有力量的心理暗示。戈培尔效应告诉我们,“谎言重复一百次也可能成为真理”。
与此同时,上一步的隔离也让被操控者失去大部分被外界警醒的机会。朋友们都三缄其口。于是被操纵者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开始相信对方的话,失去对自己判断力的信任。

当被操控者对他们的谎言提出质疑时,他们会加大力度。比如坚定地反驳一些明明十分有力的证据、反过来指责受害者,或者发表错误的断言,等等。

A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她无意中看到了对方给他前女友发送暧昧消息。他的反应是反过来义正言辞地指责A,说都是因为A当时和他吵架,不听他的话,要不是当时他被A伤害了,也根本不会回复前女友的微信。在对方义正言辞的指责中,当时已经不再信任自己的判断和认知的A也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是我的问题?

经过持续和长期的攻击,被操控者最终进入一种被耗竭的虚弱状态。他们会感到沮丧、气馁、恐惧和深深的自我怀疑。质疑自己的感受、自我认知,虽然不觉得快乐、但是会放弃抵抗。被操纵者渐渐觉得,“也许他是真的爱我,也许是我要求太多,也许就这样过下去吧。”他们以消极和怯懦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于是也会受到许多负面的反馈,并越来越相信那就是准确无误的事实。

最终,被操控者变得只依赖和相信操控者一个人,与其形成一种病态的共生关系。“当时的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就是太单纯。相信他对我说的,我的聪明只表现在读书好而已,我仅仅是个书呆子。我认为自己在社会上无法独立生存,坚信和他在一起、依赖他,是我唯一能够生活得好的方式。”

端情况下,操控者会在实行以上所有步骤的基础上,直接做出一些暴力的行为来强迫被操控者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他们让被操控者持续的处于一个不安全、恐惧又担惊受怕的状态,这个阶段在家暴中尤为常见。

据A所说,前男友曾直接威胁她说:“如果你跟我分手,我会利用权力伤害你。”除此之外,她还被他“道德勒索“,因为前男友说,假如她和自己分手,就是辜负了自己对她的一片真心,是”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这种恐惧和不安全感,也使得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勇气违抗和离开他。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今日签到
搜索